首页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>>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三国:基因提取 没羞没臊 仙祸临头[重生] 抗战之抽奖就变强 凡人修仙传 特殊案件调查组 我!LOL英雄设计师 我:最强门卫秦大爷 越来越奇怪的男主们[快穿] 撩心 
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 易中天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全文阅读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txt下载 -  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最新章节

无德之德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这是一种必须持之以恒地认真实践的制度。否则,“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”(《论语·阳货》)。可惜,春秋时期的情况,恰恰就是“礼坏乐崩”。这个时候,再讲“德”,讲礼乐,就没什么用。于是孔子讲“仁”。仁,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范畴。《论语·阳货》记载孔子的话说,礼,难道就是祭祀礼仪吗(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)?乐,难道就是音乐舞蹈吗(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)?当然不是。是什么呢?是“仁”啊!不仁,要什么礼乐,又怎么对待礼乐?正所谓“人而不仁如礼何,人而不仁如乐何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。显然,仁,是比礼乐更重要的东西。现在,礼坏了,乐崩了,道德沦丧了,只有“仁”才能救助,也只有“仁”才能救赎。这就叫“失德而后仁”。

战国的情况就更糟糕。不仅是“礼坏乐崩”,而且是“杀人如麻”。这时再讲“仁”,就未免滑稽。因此孟子讲“义”。义,是一种带有杀戮性质的东西。因此有“大义灭亲”,没有“大仁灭亲”;有“义无反顾”,没有“仁无反顾”。仁,是一定要反顾的,也是灭不了亲的,因为仁的本质就是“亲亲”(爱自己的亲人)。它至多只能牺牲自己(杀身成仁),无法对付别人(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);而在战国时代,要对付的正是别人(也包括自己的不道德行为)。所以不能再讲“仁”,要讲“义”。这就叫“失仁而后义”。

到了荀子的时代,连“义”也讲不成了,只好回过头来讲礼乐。《荀子》一书中既有《礼论》,又有《乐论》,就是这个原因。这就叫“失义而后礼”。结果,是讲出了一个儒家的反对派——法家(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)。法家既不讲仁义,也不讲礼乐,讲刑律。因此,在“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”的后面,还应该加上一句“失礼而后法”。而这时,也正好是帝国的前夜。

秦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面试行“法家法治”的王朝。使用“法家法治”这个词,是为了将它与本来意义和现代意义上的“法治”严格地区分开来。事实证明,这种残暴的所谓“法治”根本行不通。它甚至被当作“暴政”的同义词。不但被统治者忍无可忍,就连统治集团自己也不以为然。无奈,帝国的统治者们又只好去实行儒家所主张的“德治”,这正是“独尊儒术”会取代“焚书坑儒”的原因之一。

不过此刻的情况,与周公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;而历代王朝实行的,与其说是“德治”(道德治国),不如说是“礼治”(伦理治国)。德治和礼治原本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。德治强调的是道德的自觉性,礼治则更注重礼仪、制度和外在的行为规范。显然,礼治比德治更有可操作性,也更具有表面性。因此,在德治时代后期,人们勉强维持的,也不是“德”,而是“礼”。就连孔子,也认为如果实在保不住道德,能保住礼仪也不错。据《论语·八佾》,孔子的学生子贡(端木赐)曾向先生建议,说以前诸侯每月初一都要杀一只羊祭于祖庙,叫“告朔”,然后回朝听政,叫“视朔”。现在他们既不祭庙,又不听朝,只有羊照杀。既然如此,不如连这只羊也一并省去。孔子却说,阿赐啊,你心疼那羊,我却痛心这礼(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)!可见,礼是德治的最后防线,也是德治的底线。

其实,帝国的统治者要的也只是这一条底线。对于他们来说,是用“法”来治国,还是用“礼”来治国,本质上都一样,都不过“圣君之实用也”,只看哪个用得顺手。经过比较,发现还是礼治好用。因为“礼”的核心,就是别内外、定亲疏、序长幼、明贵贱;而帝国要求的秩序,也正是内外有别,亲疏有差,长幼有序,贵贱有等。别内外就辨华夷,定亲疏就爱家人,序长幼就孝,明贵贱就忠。帝国的要求原本不高,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谦谦君子。只要官员都能忠君爱民,百姓都能安分守己,也就天下太平,何用许多?

于是,正如周公旦把道德变成了伦理,汉武帝也把伦理变成了政治。在汉以及以后的历朝历代那里,“德治”实际上被规定为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的等级制度,规定为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的伦理规范。这些等级和规范后来就成为历代立法的依据,唐律更是以重教化、重公权、重等级、重伦理而著称,即不但是“以道德代法制”,而且是“以伦理代道德”。所以,正如帝国之法非法,帝国之德也无德。帝国的法律并不是法律,而是规矩,也叫法度、法纪。帝国的道德也不是道德,而是伦理,也叫伦常、纲常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也可以说帝国的制度是“伦理治国”。

伦理治国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句话:小人服从大人,女人服从男人,民间服从官方,全国服从皇帝。这倒是十分符合帝国这个集权社会的性质。但是,由于这种集权被说成是德与礼,也就披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,变成了一种“非典型暴力”。对君父的无条件服从被说成了一种爱(敬爱),对臣子的无限制占有也被说成了一种爱(慈爱),仿佛整个帝国都变成了“爱的乐园”。然而统治者自己却心里有数。汉宣帝刘询就曾对他的儿子刘奭(即后来的汉元帝)说:“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,奈何纯任德教?”这才是真话。原来,他们那个道德,是专门对付臣民的,自己却可以不讲,或者想讲的时候讲,不想讲的时候不讲。即便讲“王道”,也不过遮人耳目,骨子里还是“霸道”,充其量在讲“王道”时是“善霸”而已。与之相对应,地方上那些强权人物就叫“恶霸”,亦即“地头蛇”。上有“善霸”,下有“恶霸”;上有“真龙天子”,下有“地头蛇”。所谓“王道乐土”,如此而已。

法治非法,德治不德,礼治自欺欺人,人治昙花一现,这才是帝国的真实状况。

问题是,何以如此?

喜欢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请大家收藏:(m.bxwxco.com)帝国的终结(平装版)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