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上) >>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为妃三十年 武极天下 盘龙 没羞没臊  
品三国(上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上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上)最新章节

第十六集三顾茅庐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诸葛亮的出山,在《三国志》上只有短短一行字:“先主遂诣亮,凡三往,乃见。”这行文字被罗贯中演义为非常精彩的一个故事。而《魏略》和《九州春秋》则说,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的。那么,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?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什么会被一再传唱?

上一集我们讲到,歧路彷徨的刘备与诸葛亮相遇,从此峰回路转,事业蒸蒸日上。但问题是,他们两个究竟谁先找谁。是刘备礼贤下士,还是诸葛亮投怀送抱?关于这个问题,历史上有不同说法。《魏略》和《九州春秋》说,刘备来到荆州后,屯兵于樊城。建安十二年,曹操平定了北方,诸葛亮料定其下一个攻击目标必是荆州,而刘表“性缓,不晓军事”,于是“北行见备”。刘备并不认识诸葛亮(备与亮非旧),没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,只当作一般士人接待(以其年少,以诸生意待之)。座谈完了,众人散去,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。刘备也不问他想说什么,顺手拿起一根牦牛尾巴编起工艺品来。诸葛亮便说,将军的雄心壮志难道就是编牦牛尾巴吗?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寻常人等了,就说这是什么话!我不过“聊以忘忧”罢了。诸葛亮说,将军度量一下,刘镇南(指刘表)和曹公相比怎么样?刘备说,比不上。诸葛亮又问,将军自己呢?刘备说,也比不上。诸葛亮说,都比不上,难道就等着人家来宰割吗?刘备说,我也发愁,那你说怎么办?诸葛亮就给他出了个主意,让刘备建议刘表鼓励游民自力更生,并登记在册,这样就可以增加荆州的实力了。

这种说法明显地和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相异,因此裴松之认为不实(非亮先诣备,明矣)。但他同时也表示不可理解。裴松之说:“虽闻见异词,各生彼此,然乖背至是,亦良为可怪。”其实这事并不可怪,道理马上就要讲到。事实上,《魏略》和《九州春秋》的说法虽然是非主流观点,也并非没有人支持。刘啸先生的《“三顾茅庐”质疑》就赞成此说。刘啸先生认为,许多人只看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一面,没看到诸葛亮其实更需要刘备。第一,诸葛亮是一定会要出山的,而刘备则是他最愿意选择的老板。如果一定要等刘备三顾茅庐才肯出山,岂非等于说:“你刘备不来请我三次,我这辈子就在南阳耕地算了。”这是不通的。第二,刘备虽然急需人才,但在遇到诸葛亮以前,他需要的是一群人,即一群“贤臣”,并不一定非得是谁不可;而诸葛亮需要的却是一个人,即一个“明君”,那就是刘备。诸葛亮的选择余地更小,甚至别无选择。第三,以诸葛亮之敏锐,他发现刘备应该比刘备发现他早。既然机会对于他只有一次,他又岂肯在隆中坐等“三顾”?何况当时形势急如燃眉,哪里还有在隆中摆架子的时间?因此刘啸先生说,三顾茅庐的逻辑结论“实在叫人难以接受”。

刘啸先生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,但《出师表》的说法也无法否定。《出师表》(即通常所谓《前出师表》)为诸葛亮所作,是没有问题的。在这里,诸葛亮说得很明白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。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这就再清楚也不过。第一,刘备确实亲自到隆中找过诸葛亮,而且去了多次。第二,刘备到隆中找过诸葛亮,谈论的是“当世之事”。第三,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,直接原因是刘备三顾茅庐。“由是”和“遂许”,意思明明白白。古人的自述当然不可全信,但要说诸葛亮凭空捏造一个“三顾茅庐”的故事,无论从诸葛亮的为人看,还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,恐怕都不可能。从他出山到上表,不过二十一年,许多当事人都还健在,诸葛亮就会当面撒谎?

所以,陈寿在为诸葛亮做传的时候,不取“登门自荐”说,而取“三顾茅庐”说。另外,陈寿在他的《上〈诸葛亮集〉表》中,也做了很清楚的描述。陈寿说:“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,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。亮深谓备雄姿杰出,遂解带写诚,厚相接纳。”这就把前因后果说得再清楚不过了。

但问题是,这种说法实在风险太大,让人觉得这个事情简直就是“传奇”,只怕真是“千年等一回”。我们要问,诸葛亮难道就算准了刘备会“三顾茅庐”么?万一没有,或者只顾了一顾呢?诸葛亮就从此终老隆中了么?再说了,一个“每自比管仲、乐毅”的人,留在隆中干什么呢?建设“社会主义新农村”么?

看来,《魏略》和《九州春秋》的说法,也是轻易否定不了的。而如果既要接受《魏略》和《九州春秋》,同时又不否定《出师表》和《三国志》,就只有一种可能,即两种说法都是事实,而且“登门自荐”在前,“三顾茅庐”在后。也就是说,诸葛亮先去找刘备,刘备也接受了他的建议,但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,于是诸葛亮就又回去了。等到刘备意识到诸葛亮的价值时,只好亲自出马,三顾茅庐,重新把诸葛亮请了出来。正因为有前面的那个曲折,这才需要亲自出马,也才需要“三顾”而不是“一顾”。这可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说法,但这个猜想是不是太大胆了一点呢?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