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上) >>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为妃三十年 武极天下 盘龙 没羞没臊 云边有个小卖部 
品三国(上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上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上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上)最新章节

第十八集江东基业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诸葛亮的《隆中对》,称孙吴集团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”。鲁肃版的《隆中对》,则更认为他们可以“建号帝王以图天下”。事实上,以孙权为首的江东集团也是三国鼎立中不可或缺的一足。那么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?

上一集我们讲到,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,那就是接管荆州,占领益州,联合孙权,对抗曹操,先三分后一统。而在七年前,鲁肃也为孙权制定了一个战略规划,那就是先取荆州,再取益州,由三分而两立,和曹操划江而治,然后再求一统。江东,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,我们也必须弄清楚盘踞在那里的,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利益集团?

对此,诸葛亮在他的《隆中对》里有一个准确的描述和判断:“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”江东,大约就是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省长江以南一带地区。因为长江在芜湖、南京之间偏北斜流,古人便把这一段两岸分别称为江东、江西,而把现在的湖南称为江南。所谓“江东集团”,则是一个历经两代三世建立起来的地方割据政权。它的创始人是孙坚,奠基者是孙策,真正的领袖是孙权。

孙坚,字文台,吴郡富春(今浙江省富阳)人。《三国志》说他是孙武之后,恐怕靠不住;但《吴书》说他们家族世代仕吴,则大约是真。孙坚从小就胆识过人。十七岁时,他和父亲乘船去钱塘,路上遇见海盗抢劫,在岸上分赃,舟船都不敢前进。孙坚说,这等毛贼可以打他一下,就操刀上岸,指指画画,好像在指挥人马。强盗以为官兵来了,一哄而散。孙坚穷追不舍,抓住其中一个,斩其首而还。于是孙坚名声大振,被官府任命为代理县尉(副县级公安局长),后来又升到县丞(副县长)。

不过,孙坚真正让天下人刮目相看,还是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。前面说过,其时关东义士虽然建立了以袁绍为首的联军,却“日置酒高会,不图进取”,真正忧国忧民而且出兵作战的,只有代理奋武将军的曹操和身为长沙太守的孙坚。曹操是被董卓打败了的,孙坚却是威风凛凛,斗志昂扬。谁要想挡住他的步伐,拖他的后腿,他就灭了谁。他在荆州杀了荆州刺史王睿,罪名是“无所知”(以坚武官,言颇轻之);在南阳又杀了南阳太守张咨,罪名是“不作为”(道路不治,军资不具,稽停义兵,使贼不时讨)。于是“郡中震栗,无求不获”,孙坚也就狂飙突进,一路凯歌,终于在鲁阳(今河南省鲁山县)一带大破卓军,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(不是关羽杀的)。

这时发生了两个小插曲。一是袁术听信谗言,不给孙坚运送军粮。孙坚便夜驰百里去见袁术,对袁术说,我孙坚和董卓前世无冤,后世无仇,之所以要不顾一切来讨伐他,就是为了上替国家灭贼,下替将军报仇(袁术一家被董卓杀害),将军为什么还要猜忌孙坚?袁术不好意思,马上就调集了军粮。第二件事就是董卓见孙坚骁勇,派人求和许亲。孙坚说,董卓罪大恶极,死有余辜。孙某若不能将其夷灭三族,拎着他的脑袋四海示众,死不瞑目,还说什么和亲!于是孙坚一鼓作气,进军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的大谷,吓得董卓挟持皇帝、百官和百姓,烧了洛阳就往西安跑。据野史记载,孙坚进入洛阳后,在宫中井内获得了汉代的传国玉玺。这枚玉玺后来被袁术夺走,成为他称帝的依据之一。孙坚,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“乱世英雄”。

可惜英雄也有英雄病,那就是骄傲。因为轻敌,孙坚在与刘表部将黄祖的战斗中,单枪匹马陷于敌阵被射杀,终年三十七岁。继承其事业的,是他的长子,十八岁的孙策。

孙策字伯符,英武一如其父,而且一表人才,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少年英雄,当地人都叫他“孙帅哥”(呼为孙郎)。吴郡太守许贡上书朝廷的时候,也说他很像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(孙策骁雄,与项籍相似),所以人称“小霸王”,也就是“小项羽”的意思。

其实在我看来,孙策比项羽更可爱。《三国志·孙策传》说他人长得漂亮,也爱漂亮(美姿颜),好说笑(好笑语),性格开朗(性阔达),能接受不同意见(听受),还“善于用人”,因此“士民见者,莫不尽心,乐为致死”。这些都是项羽没有的优点。我们知道,项羽是不会用人的。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之道时就讲过一句话:“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为我擒也。”孙策这边却是人才济济。虽然程普、黄盖是孙坚的老人,周瑜、张昭却是孙策的队伍。张昭字子布,彭城(今江苏省徐州市)人,聪明好学,博览群书,还写得一笔好字。《三国志·张昭传》说,孙策创业之初,便任命他为长史(秘书长)、抚军中郎将(秩比二千石,位次将军)。政务军事,全都交给张昭处理。张昭总理全局,名气又比较大,所以北方士大夫来信,总是把功劳都归于张昭。张昭就不安了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告诉孙策吧,好像炫耀自己;不说吧,又好像有二心。孙策知道以后,却非常高兴。他讲了一个故事,就是当年齐桓公对管仲事之如父,称为“仲父”(即叔父)。国家大事,也都交给管仲。臣下有事来请示,桓公就说你去告诉仲父。再问,又说你去告诉仲父。旁边就有人说,一则告仲父,二则告仲父,当国君也太容易了吧!桓公说,当国君的有劳有逸。劳在求贤,逸在得人。没有仲父的时候,我很难;有了仲父,我这个国君当得就容易了。因此孙策笑着说,正因为桓公“一则仲父,二则仲父”,他才成就了霸业。现在,子布就是治国的大贤人呀!我能用他,这难道不就是我的功劳和名声吗?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