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帝国的终结 >> 帝国的终结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左灯右行 我在三国当皇帝 大道争锋 为妃三十年 武极天下 
帝国的终结 易中天 -  帝国的终结全文阅读 -  帝国的终结txt下载 -  帝国的终结最新章节

后记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后记

写完本书最后一个字,才发现全书一共六章,每章六节,六六三十六,正好是秦始皇最喜欢的数字。也好,那就用这个数字来祭奠这位千古一帝,以及由他开创又被我们埋葬的帝国制度吧!

在此,首先要感谢著名历史学家樊树志先生专为本书拨冗撰写了序言。在这篇序言中,樊先生表达了一个观点:历史需要不断解读。因为按照英国历史学家卡尔和荷兰历史学家盖尔的说法,历史不过是“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”(卡尔),或者“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”(盖尔)。既然如此,则不同的作者,从不同的视角,用不同的方法,对历史作出不同的解读,也就理所当然,而且非常必要。

问题是如何解读。

解读需要审视,而审视需要怀疑,特别是要怀疑那些流行的说法。实际上,流行未必正确,比如“封建专制主义”就很可疑。为什么?因为封建必不专制,专制必非封建。什么是封建?封,就是划定疆域,分配领地;建,就是建立政权,指定领主。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国,划定一个范围,指派一个国君(诸侯),然后世袭,叫“封土建国”。诸侯再把国分成若干家,也划定一个范围,指派一个家君(大夫),然后世袭,叫“封土立家”。这就是封建,是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,我称之为“邦国制”。

秦汉以后的制度,则是“帝国制”。帝国与邦国的不同,首先就在于是否封建。邦国是一定要封建的,天子封建诸侯,诸侯封建大夫。帝国则一定是不封建的。就算封王封侯,那也是荣誉称号;就算封了土地,王侯们也只是地主,不是领主。他们对那块土地,只有财权,没有主权,也没有治权。这,充其量只能叫做“封而不建”。

实际上,帝国实行的是郡县制,邦国实行的才是封建制。天子封建诸侯以后,诸侯如何治国,天子是不管的。诸侯封建大夫以后,大夫如何齐家,诸侯也不管。然而在帝国时代,州官如何治州,县官如何治县,皇帝或朝廷可是要管的。就连谁去当那县官州官,也归皇帝或朝廷任命,不能世袭。所有的权力,仍然归于中央,州县不过代理。

显然,帝国制或郡县制,是集权制。邦国制或封建制,是分权制。真正的封建社会,连集权都做不到,又哪来的专制主义?同样,把秦汉唐宋元明清,都称为封建社会,也成问题。因为秦汉以后就不封建了,怎么还是封建社会?

所以,今后遇到这类说法,我们至少也得问一句:是这样吗?

其实就连帝国时代,也未必都专制,也有不专制的。大体上说,明清以前,是有时候专制,有时候不专制,或者专制得开明。比如按照唐代制度,一道命令,如果不经政事堂会议通过,加盖中书门下之印,就直接由皇帝发出,是不合法的。虽然也有皇帝这么做,但要么是蛮不讲理(如武则天),要么会不好意思(如唐中宗)。连带强行任命的官员,也会被人看不起。所以,“集权必专制”的说法,恐怕还值得推敲。

当然,明清以后,废宰相,建厂卫,大兴文字狱,就完全是专制了。这也并不奇怪:因为从集权到专制,原本只有一步之遥;从专制到独裁,也同样顺理成章:就算那皇帝是个娃娃,或者弱一点,如果太后厉害(比如慈禧),还不是照样专制,照样独裁?

这就是“帝国的胎毒”了。也就是说,帝国制度的本性,就是要从集权走向专制,从专制走向独裁的。这笔账,甚至要从商鞅变法算起。因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,就是变封建为郡县,变分权为集权。所有的权力,都要集中在国君手里。人民群众,包括贵族和士人,都没有言论自由,也没有思想自由,只能以法为教,以吏为师。

显然,秦政就是专政。即便不是暴政,也是苛政。专政是不能持久的,因此秦帝国二世而亡。这才有了后世的开明专制,甚至不专制。当然,也绝不会民主。

不民主的结果是什么呢?是帝国不可避免地由集权走向了专制。这当然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。研究这个过程,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。其实,按照原来的计划,我这“帝国系列”本是三部曲。《帝国的惆怅》和《帝国的终结》之后,还会有一本书谈制度的演变。但这个计划因为走上“百家讲坛”而被中断,还不知将来是否可能再写。留下的,只有一篇提纲性的文字,这就是原本收入《帝国的惆怅》一书,现在移到本书的《好制度,坏制度》。

是为记。

喜欢帝国的终结请大家收藏:(m.bxwxco.com)帝国的终结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