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下) >>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(gl)短篇合集 红星照耀中国 诡秘之主 以攻补过 鱼水之欢 左灯右行 豪婿韩三千免费全文阅读 清穿之贵人升职记 
品三国(下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下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下)最新章节

第三十六集永安托孤(4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不过,赤壁之战后,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确实有点微妙。

我们知道,诸葛亮是为刘备做过战略规划的,这就是著名的《隆中对》。照理,赤壁之战后,刘备有可能实施这一战略规划了,诸葛亮应该大显身手才是。然而不知为什么,诸葛亮却变得沉默了。入蜀,是庞统的极力怂恿,而且出谋划策;进攻汉中,是法正的极力主张,而且出生入死。所以,庞统战死,刘备“痛惜,言则流涕”;法正病故,刘备“为之流涕累日”。为刘备出力更多,和刘备情感更深的,似乎是庞统和法正。

这倒也没什么。诸葛亮是做规划的,并不一定要执行;庞统和法正跟着刘备南征北战,情感日深也在情理之中。奇怪的是,关羽征襄樊,刘备征东吴,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决策,诸葛亮为什么不反对?当然,关羽伐魏时(公元219年),法正还在(任尚书令,兼护军将军),不妨多听法正的。但刘备征吴时(公元221年),庞统早死,法正亦亡(卒于公元220年),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一语不发?我们只知道,据《法正传》,刘备兵败猇亭之后,诸葛亮曾长叹一声说,如果法孝直(法正)在,就不会这样了。他一定能阻止皇上,不让皇上东征(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)。就算东征,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啊(必不倾危矣)!

这就是诸葛亮对猇亭之战的态度,也是我们能够在史书上找到的惟一记载。那么,它是诸葛亮事后的反省吗?恐怕不是。如果是,岂不当真成了“事后诸葛亮”?实际上,诸葛亮是有难言之隐的。众所周知,诸葛亮的战略规划,是主张“结好孙权”,并且认为孙权“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”的。从这一点看,他不大可能赞成伐吴,然而他没有说。为什么不说?一种可能是他也不甘心丢失荆州,或者对猇亭之战抱有侥幸心理。但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,那就是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,不如不说。

那么,后一种可能有证据吗?有。证据就在诸葛亮自己的话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。”言外之意也很清楚:第一,刘备只听法正的。如果法正反对,刘备就不会伐吴。第二,法正不在了,刘备就谁的话也不听,包括他诸葛亮。显然,法正和诸葛亮,与刘备的关系是不同的。刘备对诸葛亮只能叫“相敬如宾”,对法正才是“言听计从”。这恐怕也是关羽征襄樊时诸葛亮一语不发的原因之一。

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两人关系之微妙。据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刘备称帝后,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,并以丞相的身份录尚书事,假节,张飞死后又兼司隶校尉。表面上看,无论身份、地位、权力,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群臣之中都堪称第一,而且无可比拟。但请注意,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“开府”的,“开府”是刘备去世之后。我们知道,东汉没有丞相,丞相是西汉的制度,其特点是可以“开府治事”。所谓“开府”,即开建府署,设置属官,也就是有自己的直属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丞相有独立于“皇宫”的“相府”,也有独立于“皇权”的“相权”。所以,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且自任丞相,其实就是要从汉献帝手上分权。那么,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却又不“开府”,恐怕就只能如张作耀先生所言,理解为“隐含着刘备的无奈和担心大权旁落以及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”。也就是说,刘备对诸葛亮,并非“无限信任”或者“完全信任”,而是“有限信任”或者“有保留的信任”。

诸葛亮与刘备关系发生微妙变化,如果仅仅因为刘备“喜新厌旧”,倒也无妨。可怕的是两人的政治理念发生了冲突。众所周知,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。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之一,就在于政治家有理想,政客只有利益。诸葛亮是有理想的,这理想就是“复兴汉室”。这个理想,贯穿了他的一生。刘备有没有理想呢?原先或许是有的,但后来忘记了。忘记的时间,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》说是在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后(乃分荆得益而忘之矣)。这个时候,他就只有利益没有理想了,这才不伐魏而伐吴。所以王夫之说:“先主之志见矣,乘时以自王而已矣。”什么“汉贼不两立”,不过是自己称王称帝的招牌。

刘备忘记了自己的理想(或者原本就没有),诸葛亮没忘。然而尴尬的是,这种微妙的变化谁都不能说出来。刘备要装着没忘的样子,诸葛亮也不能戳穿或者提醒。于是只好心照不宣。诸葛亮埋头苦干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,刘备则依靠法正去攫取更多的利益。

问题是现在法正已经死了。谋臣当中,庞统、许靖、刘巴、马良死了;武将当中,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也死了。剩下有威望有能力的,除了诸葛亮,只有赵云和魏延。魏延倒是很受刘备信任,所谓先主出征,文有法正,武有魏延,但总不能托孤于魏延吧?能够托孤的,也就只有诸葛亮,何况此时诸葛亮的职务已是丞相、录尚书事,假节,还兼司隶校尉。但此刻的君臣关系,已不同于先前,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,也才有了“掺沙子”的方案--“尚书令李严为副”。这个李严,原本是犍为太守,章武二年(公元222年)十月被任命为尚书令。这时,是兵败猇亭之后四个月,永安托孤之前六个月,显然是刘备的特意安排。关于这个安排,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另有说法,我们以后还要讲到。

以上就是我对“永安托孤”的看法,而且仅仅只是猜测而已。无论如何,刘备是托孤于诸葛亮了,诸葛亮也接过了蜀汉政权这副担子。这对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言,既是他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的机会,同时也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和巨大的压力。显然,作为一个政治家,要治理这片国土,巩固这个政权,首先就必须处理好种种关系。那么,诸葛亮是怎样做的,我们又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?

请看下集;非常君臣。

喜欢品三国(下)请大家收藏:(m.bxwxco.com)品三国(下)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