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品三国(下) >>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左灯右行 绍宋 抱歉,我夫人脑子有坑 绝对服从 豪婿韩三千免费全文阅读 清穿之贵人升职记 
品三国(下) 易中天 -  品三国(下)全文阅读 -  品三国(下)txt下载 -  品三国(下)最新章节

第四十七集逆流而上(4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虞翻这样对待于禁,或许是出于一种正义感。我们知道,东汉末年的名士,一般是有“道德洁癖”的。这种“洁癖”,有的是真,有的是装。但不管真假,也都要表现出来。虞翻就是这样,他不止一次地表现出对那些降将的蔑视。仍据《虞翻传》,有一次,虞翻乘船与麋芳狭路相逢。麋芳的部下想要虞翻让路,就大声喊道:快快避开我们将军的船!我们知道,麋芳这个人原本是关羽的部下。吕蒙偷袭荆州时,他和士仁献出江陵、公安二城,投降了孙权。这样的人,虞翻哪里看得起?当然也不会让路。不但不让路,还要站在船头痛骂。虞翻说,丧失了忠诚和信义,拿什么来辅佐君王?出卖了两座城池,还可以大言不惭自称将军吗?结果麋芳躲在船舱里,一句话不说,只是命令船工赶快给虞翻让路。

虞翻这回是扬眉吐气,也表现了他的道德感。但可以肯定,这并不让孙权高兴。实际上,不要说孙权,便是曹操、刘备、诸葛亮,也不会对虞翻的这种“道德洁癖”感兴趣。比如法正,被刘璋派去迎接刘备,却怂恿刘备夺取益州。这种行为,按照传统道德,是不折不扣的“卖主求荣”,诸葛亮怎么不谴责,反倒一再肯定法正的贡献?可见政治家和书呆子的观点是不相同的。书呆子的所谓“道德感”,也未必讨他们喜欢。比如孙权和于禁并马散步,原本就是一种姿态,做给别人看的。虞翻这时去讨论于禁的身份,孙权能高兴吗?

虞翻却不管孙权喜欢不喜欢,只管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说去做。有一次,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,虞翻居然插嘴,指着张昭对孙权说,他们都是死人,还讨论什么神仙!世上哪有神仙!孙权原本对虞翻就忍无可忍(积怒非一),这回再不宽恕。一声令下,就把虞翻流放到交州(今广东、广西以及越南的一部分),最后虞翻死在那里。

其实孙权早就想收拾虞翻了。孙权当了吴王以后,设庆功宴大会群臣。酒宴结束前,孙权起身,亲自给群臣斟酒。虞翻却倒在地上装醉,不拿酒杯去接。等孙权走过,他又爬起来坐好。这就是存心不给孙权面子了。于是孙权勃然大怒,拔出剑来要杀虞翻。当时所有的人都吓得脸色惨白,只有大司农刘基扑上去抱住孙权,说大王酒后杀名士,就算他有罪,又有谁知道呢?再说了,吴国为天下人仰慕,不就因为殿下尊贤爱士吗?为了一个虞翻就把这些好名声丢了,值得吗?孙权气呼呼地说,曹孟德还杀了孔融呢!寡人怎么就不能杀虞翻!刘基说,正因为曹操滥杀名士,才弄得骂声一片呀!殿下想与尧舜看齐,怎么能学曹操?孙权想了想,就放了虞翻,而且好事做到底,规定“酒后言杀”都不算数。

此案中最值得注意的,是孙权所言“曹孟德尚杀孔文举,孤于虞翻何有哉”。这话值得注意,是因为别人也有类似说法,这个人就是诸葛亮。据《宋书·王微传》,诸葛亮在处理来敏问题时,就曾说过“来敏乱郡,过于孔文举”的话。来敏的事,我们在《难容水火》一集提到过。据《三国志·来敏传》,此人出身“荆楚名族”,其父来艳曾位在三公(当过司空)。本人则博览群书,精通学术,是个典型的名士。而且,此人和其他名士一样,也是好发议论,干预时政,结果被诸葛亮以“乱群”的罪名罢官。

这样一比较,就很有意思了。孙权把虞翻看作孔融,诸葛亮则把来敏看作孔融,曹操是把孔融杀了的。孙权和诸葛亮虽然没有杀虞翻、来敏,但也并不认为不能杀。孙权的意思很明确:曹操杀得孔融,我也杀得虞翻。诸葛亮的意思也很明确,来敏的罪过比孔融大多了,不杀他,只罢官,实在是宽大为怀。这又说明什么呢?说明三点。第一,孔融、虞翻、来敏是同一类人,即“耿直派名士”。第二,此类人物到处都有,来敏就是蜀国的孔融,虞翻则是吴国的孔融。第三,此类人物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,三国主要领导人曹操、孙权、刘备、诸葛亮也都不喜欢他们,只不过处理起来宽严不一而已。不喜欢是当然的,理由我们以后再说。宽严不一也是当然的,理由也以后再说。

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一集讲的三个案子。陆逊挨整,因为他是士族。虞翻挨整,因为他是名士。张温挨整,则因为他既是士族又是名士。孙权与陆逊、张温、虞翻的矛盾,实际上就是他与士族、与名士的矛盾。这其实也是曹操、刘备、诸葛亮遇到的共同问题。也就是说,魏、蜀、吴三大政权,都与士族有冲突。三国的主要领导人,也都要同名士作斗争。实际上,在大一统的汉、唐帝国之间,有一个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,接着又有半统一的两晋和分裂的南北朝,都与这个矛盾有关。因为士族和名士代表的,乃是一股上承东汉下接两晋的政治力量。这股政治力量在与曹操、刘备、孙权相冲突相斗争的时候,由于并未掌握政权,因此是“逆流而上”。但是,由于他们毕竟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,因此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也是“逆流而上”。正是这两种意义上的“逆流而上”,就决定了魏、蜀、吴有着不同的建国道路,而且最后都要同归于晋。那么,他们的道路又如何,归晋的意义又何在呢?

请看下集:殊途同归。

喜欢品三国(下)请大家收藏:(m.bxwxco.com)品三国(下)笔下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