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>>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我在三国当皇帝 为妃三十年 盘龙 绝对服从 没羞没臊 
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易中天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全文阅读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txt下载 - 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最新章节

二 谋士的哲学(1/4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韩非的书中故事很多,但没有献刀,倒有献玉。

献玉的故事在《韩非子》中是单独的一篇,叫《和氏》。这故事说,楚国有个人叫“和氏”(应该是以“和”为氏的人,也有书说他叫“卞和”),在山中得到了一块“璞”。璞,就是尚未雕凿的玉,或者蕴藏有玉的石头。和氏发现了这璞,知道是宝贝,便拿去献给楚厉王。厉王让玉匠鉴定,玉匠说是石头。厉王认为和氏在欺骗自己,就砍了他的左脚。后来厉王去世,武王即位,和氏又去献玉。武王又让玉匠鉴定,玉匠又说是石头。武王也认为和氏在欺骗自己,又砍了他的右脚。等到武王去世,文王即位,和氏便抱着这块璞在山下痛哭,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了,哭出来的都是血。文王听说,就派人去问他:天下被砍了脚的人多得很,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?和氏说,我不是哭脚,而是哭玉。明明是美玉,却被说成是石头;明明是忠臣,却被说成是骗子。这才让我悲痛欲绝啊!于是文王让人打开那璞,果然得到了玉,便命名为“和氏之璧”。

这个故事,估计大家都听说过。这里要说的,是韩非为什么要讲它。为什么要讲呢?原来,他是要说明推行法家主张之难。韩非说,宝玉,是君王们迫切想得到的;法术,则是君王并不那么迫切想得到的。那“人主之所急也”的宝玉,尚且“两足斩而宝乃论”;这“未必和璧之急也”的法术要想得到推行,恐怕就得献法的人先掉脑袋了。想当年,吴起在楚国推行法术,结果被大卸八块(枝解);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术,结果被五马分尸(车裂)。我们法家的遭遇与和氏相比,岂不是还要悲惨?

当然是更悲惨。不过这样一来,就有了一连串的问题。我们要问:法家主张的“法术”,为什么这样难以推行呢?因为它不讨人喜欢。不讨谁喜欢?人民群众和朝廷大臣。朝廷大臣为什么不喜欢?因为君王一旦实行法术(主用术),那些大臣就不能擅权(大臣不得擅断),那些近臣就不能专政(近习不敢卖重),他们当然不乐意。人民群众为什么不喜欢?因为政府一旦实行法术(官行法),那些游民就得去种地(浮萌趋于耕农),那些游侠就得去打仗(游士危于战阵),他们当然也不乐意。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?是“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”,都把法家及其法术看作自己的头号敌人(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)。

这就很有些意思了。我们知道,一个社会,一个国家,无论实行何种政策,总要有利于某些人。不利于官,则利于民。上策,是官民皆利。中策,是各有所利又各有所不利。但能将不利降到最低,就算不错。如果只利于其中一方,已是下策,没听说过偏要各方皆不利的。然而法家的主张,却既不利于官,又不利于民。那么,它对谁有好处?

只对一种人,甚至只对一个人有好处。这个人,就是君王。

对于这一点,法家并不讳言。比如韩非,就明确宣布自己的主张是“帝王之璞”。他的著作,也几乎通篇都是在为君王出谋划策,告诉他们要注意什么,防备什么,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视听不被蒙蔽,权力不被分享,威势不被削弱,王位不被篡夺。在这些方面,韩非想得很多,很细,很周到,而且只为君王着想,不替他人考虑。韩非说,天底下最重要的,只有四样东西,那就是君王的身体、地位、威望和权势,叫做“身之至贵”、“位之至尊”、“主威之重”、“主势之隆”(《韩非子·爱臣》)。韩非的所有主张,都是为了保障它们不受损害不被觊觎。为此,韩非将儒生、侠士、食客、纵横家和工商业者视为危害社会的五种人,称之为“五蠹之民”,主张将其统统消灭,只留下农民和战士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。为什么呢?因为前者对国家有害,后者对君王有用。韩非甚至还告诫君王,千万不要亲爱臣下、姬妾和兄弟,因为“爱臣太亲,必危其身;人臣太贵,必易主位;主妾无等,必危嫡子;兄弟不服,必危社稷”(《韩非子·爱臣》)。君王的臣下、姬妾和兄弟,同属统治阶级,韩非尚且认为爱他不得,又遑论被统治阶级呢?显然,在韩非的心目中,只有君王,没有别人。他理想中的社会,也只容得下两种人:高高在上的君王,以及供君王奴役驱使的农民和战士。

这就是不折不扣的“为君主谋”了,也就与儒、墨、道三家大相径庭。总体上说,三家的主张,都是“为天下谋”的。这个特点,墨家最突出。在《墨子》一书中,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,就是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”。这是墨子最值得我们肯定和崇敬的地方。没错,墨子并不反对君主制。其他诸家,也没有一个反对的。然而墨子却提出了一个许多人都不曾想过的问题,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君主,要有政长?墨子的回答,是为了“一同天下之义”(《墨子·尚同中》)。那么,为什么要“一同天下之义”呢?墨子的回答,是只有这样,才能摆脱“若禽兽然”的无政府混乱状态,从而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”,实现人与人之间的“兼相爱”。也就是说,在墨子看来,人类之所以要有政府,政府之所以要有首长(君主),不为别的,就是为了天下人的幸福。这实在是相当深刻的思想,也是相当独到的见解。难怪张荫麟先生要说,墨子是在世界史上第一个“拿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”(《中国史纲》)。因此,尽管墨子的方案并不可行,甚至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,我们还是要表示崇高的敬意。墨子,是站在天下的立场为天下谋的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