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左灯右行 为妃三十年 盘龙 没羞没臊 完美世界 
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txt下载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最新章节

兵道与人道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兵道与人道

最能说明问题的,是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——

用兵有言,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。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敌,执无兵。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

这段话,是《老子》这本书当中,最“地道”的“军事学论述”。它就是讲战争的,没有反战的意思。只不过,它有不同版本。版本不同,意思也不同。现在诸位看到的,是流行的版本。通常的翻译,则是这样的:用兵的人都说,我不敢主动进攻,只敢被动防守;不敢前进一寸,只敢后退一尺。这就叫“摆开阵势,却没有阵势;举起胳膊,却没有胳膊;面对敌人,却没有敌人;紧握武器,却没有武器”。在战争中,最大的祸患就是轻敌。轻敌,就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珍宝。所以,两军相遇而势均力敌,充满悲情的一方必定胜利。

按照这个版本和这种解释,老子的意思,就该是“哀兵必胜”和“后发制人”了。实际上,“哀兵必胜”这个成语,就从这里来。哀兵为什么就必胜呢?因为他是挨打的,是被侵略、被伤害、被欺辱的。敌人打进我们的领土,掠我财物,杀我人民,辱我妻女,毁我家园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忍无可忍,必定同仇敌忾,奋起抗争,拼死一搏。于是,满腔悲愤就会变成巨大的力量。这种力量,是不可抗拒的。所以,哀兵必胜;也所以,老子说“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不敢进寸而退尺”。你一定不能主动进攻,你只能后发制人。

现在我们要问,这个解释,讲得通吗?讲得通,但有问题。什么问题?接不上茬。哀兵必胜,跟“祸莫大于轻敌”有什么关系?跟“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敌,执无兵”等等,又有什么关系?难道主动进攻的,就一定轻敌?难道保家卫国的人,都不需要有阵势(行无行),不需要有胳膊(攘无臂),不需要有武器(执无兵),甚至不需要有敌人(扔无敌),只需要有悲情就行了?当然,所谓“行无行,攘无臂,扔无敌,执无兵”,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来翻译:摆开阵势,就像没有阵势;举起胳膊,就像没有胳膊;面对敌人,就像没有敌人;紧握武器,就像没有武器。这也是讲得通的,因为老子喜欢说“就像”,比如“上善若水”。但是,这跟哀兵必胜、后发制人,又有什么关系?

看来还得另做解释。比如李零先生,就把“哀兵”解释为“以哀礼看待用兵”(《人往低处走》)。这也是有道理的。前面说过,老子的主张,就是要像开追悼会一样对待战争,要“以丧礼处之”嘛!所以,部队的礼仪,是“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”,因为“吉事尚左,凶事尚右”(《老子》第三十一章)。如果这样做,就是“哀兵”。

可惜,这还是回答不了前面提出的问题。以哀礼看待用兵,固然不会主动进攻,却也未必轻敌呀!老子为什么要发出警告,要说“祸莫大于轻敌”呢?他这警告,是对谁的呢?

显然,悲情也好,丧礼也好,都不能解释“哀兵”。靠谱的解释,应该是“慈爱”。劳健的《老子古本考》,就是这样解释的。有道理吗?有。因为“祸莫大于轻敌”的后面,还有一句话,叫“轻敌几丧吾宝”。老子的“宝”,有几个?三个。是什么?一个叫“慈”,即“慈爱”;一个叫“俭”,即“节制”;一个叫“不敢为天下先”,即“不打第一枪”。所谓“几丧吾宝”,指的就是这三个。原文,则在第六十九章的前面,在第六十七章。

或许有人会问,是这样吗?是。因为第六十七章,也是论兵的。而且老子说得很清楚:慈爱,就勇敢(慈故能勇);节制,就广大(俭故能广);不打第一枪,就能成为领袖和首长(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)。可是现在有些人,却放弃慈爱,去追求勇敢(舍慈且勇);放弃节制,去追求广大(舍俭且广);不知道谦和退让,却一门心思只想争当老大(舍后且先)。老子说,这是找死,死定了(死矣)!相反,如果以慈爱之心去战斗,就战无不胜;以慈爱之心去防守,就坚不可摧。这就叫“夫慈,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“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”。老天爷想救助谁,就会用慈爱之心去呵护谁。

很清楚,“几丧吾宝”的“宝”,就是慈爱、节制、不打第一枪,而且首先是慈爱。于是,就在“几丧吾宝”的后面,老子紧接着说了“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”这句话。故,是“所以”的意思。因此,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”这段话,应该这样翻译:在战争中,最大的祸患就是轻敌。轻敌,就几乎丧失了“慈爱、节制、不打第一枪”这三件珍宝。所以,两军相遇而势均力敌,充满慈爱之心的一方必定胜利。

然而我们还是有问题。什么问题?轻敌,怎么就不慈爱呢?对此,陈鼓应先生有一个解释。陈先生说,轻敌是好战的表现。轻敌必多杀,多杀必伤慈(陈鼓应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)。所以,轻敌与不慈,是有关系的。这当然也通,但逻辑上还是有漏洞。因为轻敌的,未必都多杀。就算死人多,那也多半是自己人。打了败仗么!弄不好自己都死了。这就实在只能算是“轻敌”,不能算是“不慈”。同样,不慈的人,也未必都轻敌。历史上那么多屠城的,难道都轻敌?显然,轻敌与不慈,没有必然联系。老子这个“故”字,用得蹊跷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