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>>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(gl)短篇合集 诡秘之主 抗战:从八佰开始崛起 我的狐狸精后妈 左灯右行 我在三国当皇帝 为妃三十年 盘龙 没羞没臊 
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 易中天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全文阅读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txt下载 -  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:中国人的智慧最新章节

中庸与权宜(1/2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中庸与权宜

权宜,包括权和宜。我们先说“宜”。

什么是“宜”?宜,就是前面说的那个“可”。可,是中庸的原则。它是应该,也是能够。伊尹就是“应该”的榜样,孔子就是“能够”的榜样。当然,应该与能够,并不矛盾。而且,“应该”还是前提条件,即首先是“应该”,然后是“能够”。所以,孔子也是讲“应该”的。还是子贡,曾经问孔子,说如果乡亲们都喜欢我,老师你看怎么样?孔子说“未可也”,也就是还不怎么样。子贡又说,那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,怎么样呢?孔子说,那就更不怎么样了。那么,要怎么样,才算怎么样呢?孔子的说法,是“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”(《论语·子路》)。也就是说,好人都喜欢你,坏人都不喜欢你,这才对。

这就是“可”,也就是“适”。可见,合适不但是合人,也不但是合己,更重要的是合道。什么道?正道。这是中庸“原则的原则”。也就是说,中庸的第一原则,是“正”。其实,在儒家这里,中,就是正。为什么是正?因为不正,就偏。偏,就不会在中间。《中庸》里面有一句话,叫做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。这里说的“极”,就是房屋的正梁,也就是上梁。这根梁,一定得是正的。否则,上梁不正下梁歪,那房子会塌。同样,这根梁,也一定是在当中的。放在当中,才“正”。上梁正正地放在当中,整栋房子就稳稳当当了。这就叫“极高明而道中庸”——上梁的“正当”决定了全体的“中庸”。中庸,就稳当。

正是中,也是直。正直嘛!所以,以直报怨,也可以解释为“以正报怨”。正是直,也是义。正义嘛!所以,以直报怨,也可以解释为“以义报怨”。那么,义又是什么呢?是“宜”。义者,宜也。义,就是“应该”,也就是“宜”。所以,以直报怨,又可以理解成“以宜报怨”,也就是“该怎么着就怎么着”。

这就是“宜”,也就是合适、应该、适当、对头。中庸讲“适中”,讲“正道”,当然要讲“宜”。问题是,什么宜,什么不宜?怎样宜,怎样不宜?要知道,世界千变万化,事情是纷繁复杂的。今天宜,明天不一定宜;此处宜,彼处不一定宜。这就要看情况。或者说,既要有原则,又要看情况。于是就又有了一个概念,这就是“权”。

什么是“权”?权,是儒家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。儒家的思想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东西,叫做“有经有权”。经是什么呢?经就是织布机上的纵线。古人织布,是先有几根纵线固定在那里,然后用梭子牵着横线来回织。这个纵线就叫做“经”,横线就叫做“纬”。纬是动的,经是不动的。所以,经,又引申为“不变”。永恒不变的就叫做经,比如“经典”。最常规的也叫经,比如“经常”。这些概念,都是从这儿来的。

经是不变。权呢?变。权是什么?是秤砣。一杆秤,仨配件——秤杆、秤盘、秤砣。秤杆叫什么?衡。秤杆永远得是平的,叫“平衡”。秤砣呢?叫权。秤砣有一定重量,叫“权重”。有权有衡,就可以称重量,叫“权衡”。怎样权衡?看秤盘里面的重量。秤盘这边重了,秤砣就要往外挪;秤盘里面轻了,秤砣就要往里挪。所以,秤砣是移来移去的。

这就是经与权。经就是不变的,权就是要变的。有经有权,就是有的变,有的不变。什么不变?原则不变。什么变?方法可变。原则之所以是原则,就因为不能变。一变,就不是原则了。但,原则是抽象的,事情是具体的。具体问题,必须具体分析。因此,处理问题的具体方式,具体方法,就可以变,也必须变。这就是“权”,也叫“权变”。

权,在孔子那里是很高的境界。孔子有三个最高境界。做人的最高境界是“仁”,治学的最高境界是“乐”,做事的最高境界是“权”。《论语·子罕》记载孔子的话说——

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

孔子这段话有三层意思,包括四个关键词,四个层次,四个阶段。

第一层意思,就是说,我们跟一些人啊,可以一起学习,这叫“同学”。同学是最容易的。跟着同一个老师,或者上同一所学校,就是同学了嘛!但是,我们这些同学,将来却未必会走同一条道路。毕业以后,很可能就各奔东西,分道扬镳,各走各的路了,对不对?毕竟,人生的道路,是要自己去走的。更何况,学习的目的,也未必都相同。有些人是为了追求真理,有些人是为了功名利禄,还有些人则不过是为了将来混口饭吃。这样,不但一起学习,而且还一起追求真理的,恐怕就不多了。这就叫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”。适,就是去、往、向、追求。道,当然是孔子主张的“道”,也就是“正道”。这是第一层意思。

第二层意思,就是说,我们可能会走同一条道路,一起追求真理,但未必能够一起走到底,也可能有人中途退出,或者改变主意,或者无法坚持。这就叫“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”。立,本义是站立,引申为“站得住”。怎样才“站得住”呢?一是有成就,二是讲原则,三是能坚持。所以,杨伯峻、李泽厚和钱穆先生,就把“未可与立”的“立”,分别翻译为“取得成就”“坚持原则”和“强立不变”。(请分别参看杨伯峻《论语译注》、李泽厚《论语今读》、钱穆《论语新解》)我比较倾向于钱穆先生的说法,因此翻译为“坚持到底”。

本小章还未完~.~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韩三千苏迎夏全部目录 叶辰萧初然全部目录 赘婿岳风柳萱全部章节 遮天 我被亲弟弟强制爱了 史上最强太子 薄荷酒 从斗罗开始签到女神 大家都在猜我金主是谁 破云 我与地坛 电竞毒瘤集结营 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[穿书] 夺舍了通天教主 诡秘之主